top of page

BISFF现场实录|AURORA “曙光”华语展映单元第二组映后谈


导演:

蔡宏博《家宴》(The Birthday Banquet)

青年钢琴家,撰稿人及导演。第一届全国青运会闭幕式演奏嘉宾,2021年受邀在中国六座城市进行巡演,2022年3月完成卡内基音乐厅首秀,6月在美国举行覆盖五个州的巡演,7月成为保加利亚帕扎吉克交响乐团的特邀钢琴家,与KNS Classical唱片公司签下合约。

身为导演,他的短片首作《废屋》获得纽约国际电影奖最佳实验电影、基茨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,入围多伦多独立电影节且在多地展映。


张天宇《九化迪士尼》(9th Chemi Disney Resort)

纪录片导演、编剧、制片,栗宪庭电影学校17期学员。拍过纪录片,当过编剧,做过导演。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(UCL)人类学纪录片专业。从人类学学院毕业,想做点人事,拍点有意思的故事。希望通过影像,不是永远“如此生活三十年”,让生活有点“时刻”。


刘广隶《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》(How to Split the Sea in Two)

生于湖南冷水江市,现工作、生活于巴黎。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。他的作品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吸取养分,最后在装置、视频、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,它们暗示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是由信息媒介格式、预先存在的语言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。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Golden Nica、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Golden Key等奖项。


杨莉澜《完美人类》(The Perfect Human)

生长于重庆的艺术家与实验电影制作人。她的作品探索城市和自然景观,生活中的观察之道及其中被忽视的细节,以及关于记忆与遗忘的思绪。她的艺术创作主要运用基于镜头的模拟媒介,如16毫米电影制作、35毫米摄影,以及机器学习与数据可视化等数字媒介。杨莉澜本科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工程专业,研究生毕业于罗德岛艺术学院数字+媒体专业。她现居于麻萨诸塞州,任教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。


于航《烟花》(Fireworks)

1989年生于黑龙江伊春,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动画专业,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。


田小麦《不完美女人》(IMPERFECT WOMAN)

1999年出生于四川德阳,本科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电脑艺术系,独立美术制作人。在讲述故事时,我的“语言”总是充满着情绪化的能量和眼花缭乱的迷幻视觉效果,我希望我的作品在带给观众视觉和心灵冲击快感的同时,通过这种抽象的情感共鸣,在爆炸后的沉寂瞬间引发观众的思考。

主持人:沈韩成

摄影:刘硕

文字整理:揭祎琳




由左至右、由连线屏幕至现场

杨莉澜|刘广隶|田小麦|蔡宏博

沈韩成|于航|张天宇


主持人:

各位观众好!刚刚放映的这组短片作品的所有导演,今天都会和观众们有一个幕后的交流。其中有两位导演来到了现场,分别是《九化迪士尼》的导演张天宇和《烟花》的导演于航。首先,请线下的两位导演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创作背景。



《烟花》剧照


于航:

大家好,我是短片《烟花》的导演,我叫于航。这部片子是我之前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进修班,去年年初毕业时完成的一个毕业作品。



《九化迪士尼》剧照


张天宇:

大家好,我是《九化迪士尼》导演张天宇。我的短片是我在伦敦大学学院(UCL)的毕业作品。本来是打算回国来试拍的,但是当时因为各种情况回不来,所以就拿平时的素材做了这样一个片子。


主持人:

好的,然后我们请线上的几位导演也介绍一下自己。



《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》剧照


刘广隶:

大家好,我是《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》的导演。这个短片可能延续我之前关于信仰的一些想法,对此我做了一些探索。



《不完美女人》剧照


田小麦:

大家好,我是田小麦,我是《不完美女人》的导演。这个影片是我去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本科毕业作品。主要是结合了我在纽约的一些经历,对和国内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对比,进而呈现出来的。



《完美人类》剧照


杨莉澜:

大家好,我叫杨莉澜。我是《完美人类》的创作者。这部作品是我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研一的时候完成的一个作业。因为我对一部60年代同名的片子比较感兴趣,所以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了翻拍重置。



《家宴》剧照


蔡宏博:

大家好,我是《家宴》的导演。这部片子原本其实是一个长片的计划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,就只拍摄了一部分。因此,以短片的形式呈现了出来。


主持人:

好的。今天这组短片其实在选材风格上都非常多元,有比较实验的,也有相对传统的剧情片。接下来,直接开放给大家提问。


观众1:

我想问《烟花》的导演,剧本和后来现场的实际拍摄,是完全严丝合缝的吗?有没有一些临场发挥的片段?谢谢导演。


于航:

基本上是跟剧本差不太多。其实我还挺希望能有一些在现场的惊喜,但是并没有。更多的时候,是在到了现场之后,再结合着实际分解镜头,相比剧本,会有一些细微的调整。但是整体而言是按照剧本来拍的。


观众2:

我想问《九化迪士尼》的导演,你最开始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,就有想到这样一个概念吗?还是在剪辑的过程中想到的呢?


张天宇:

大家刚刚也在短片中看到了,我提到了这其实是我的vlog。最开始就没想过会是现在这个体量,也没有想到这个概念。关于结构,还有里面的一些小设计,都是在剪辑的时候形成的。这个短片中间经历了好多版本,早期的版本跟这个也不太一样。我做了很多尝试。差不多有个小半年。起初是花时间去收集资料,通过这个资料去激发自己的想法。中间大概有个六七版。


观众3:

我想提问《完美人类》的导演,短片的影像的呈现是怎么形成的?可以分享一下吗?


杨莉澜:

我这部短片主要是受约根·莱斯的黑白电影《完美人类》的启发。原片是关于一对丹麦夫妇的日常,但是他的拍摄环境大概就是在一个特别真空的环境当中。当然观众的视角就仿佛像是在观察动物园里面的生物的日常活动。这个片子也被无数的导演翻拍过。有一部纪录片叫做《The Five Obstructions》,讲的是导演被挑战再次重新制作5部短片,解读原片中的一些未解谜团。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,也可以去看一看。


这部短片主要思考的是我对人类的定义以及对完美的定义。我的视角相当于是带入了一个无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,然后提出在人工智能视角下对完美的定义。我基于一个模型,把原作当中大概每秒12帧作为一个训练集,然后生成了一个对抗网络,试图使生成图像无比地接近最原始的版本,经过了大概三十多个小时的训练,达到了接近于大家看到的最后效果。但是最终的成像还是和一开始的电脑生成的不太一样。我最终成像是使用了一个特别接近于胶片的形式。我在机器学习的训练过程中,发现网格状的预览图,特别像电影胶片的每一帧串联在一起的一个效果。所以我就开始研究如何把电脑生成的移动影像,用模拟信号的方式展现出来。所以比较实验,在探索一种不一样的展现方式。


观众4:

我想问一下《家宴》的导演。我看到片子的第一个镜头类似于360旋转。我很好奇,感觉这个故事线索比较多,有一点没太看懂。


蔡宏博:

短片开头的场景,其实就是,一家人坐在一个货车上,被一个葬礼的队伍簇拥着往前,进入一个未知之地。短片中间有一段比较长的蒙太奇,是由这一家五个人日常的生活连接起来的。所以可能会给观众造成一些信息上的困惑。


在那个未知之地里,这一家人会随意地被他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杀死,也就是说,就其结果来讲,那个世界没有人情味。我觉得开头的这个场景,其实就是为这样的氛围做铺垫。换言之,我们在短片开头,直接看到了这样一个戏剧设定的结果。


观众5:

我想提问《九化迪士尼》的导演。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,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声音。有普通话,也有方言。你刚刚说改了好几版。所以,想问一下在人声的处理上您的一些想法。


张天宇:

当时确实思考了一些东西。画面里边有很多这种集体记忆,还有个人记忆的部分。个人记忆的是这个照片,集体记忆的是一些采访。早期的版本我有一些其他尝试。就是短片中的第一人称,可能不是一个人,而是以这个厂的视角和口吻来讲述。我觉得这是蛮有意思的尝试。但后来发现,效果不是特别好,就放弃了这个想法。最终呈现了这个版本。



《九化迪士尼》导演 张天宇


观众6:

我想问一下《九化迪士尼》导演。因为我也是厂区长大的,看了你这个片子之后非常有感触,觉得里面的那个生活场景跟我小时候非常相似。我就怀疑是不是所有厂区的一些设施,都是一起生产的。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厂区长大的?


张天宇:

我其实不是。跟这种厂区比起来,我爸他们工作的厂子就太小了。短片里的女主角是我的前女友。


我也去过很多其他地区的厂区,基本我去的厂区都是废弃的,没废弃的太少了。譬如,西安的风雷厂,北京的“9123厂”,还有吉林那边的一些厂。去过一些厂之后,发现它们都极其相似。我前一阵子去南京也发现了这么一个场景,都很类似。最近我去北京的“9123厂”,遇到一个路人。他一看我拿着机器在拍,就很热心地给我介绍。他是个年轻人,很有意思。他说他记得每一棵在9123这个厂子里边的各种各样的树,他知道哪一棵树上结什么果子,哪棵树上面的果子甜,哪棵树上的果子不甜,以及每个地方有什么鬼故事。


观众7:

我想提问《九化迪士尼》的导演。你不是厂区长大的,为什么就突然想做这个题材?


张天宇:

这要感谢我的前女友。跟她认识了之后,她跟我讲过很多这种厂区的故事。我在听她讲之前,是很震惊的。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城市模式,而不是一个相对来说更小一点的,更亲近一点的厂区的这种人性社会。大家在一个厂子里边,从出生到死亡,都在这里边,不用出去。我觉得这个太有意思了,就有点感兴趣。后来渐渐自己了解得多了,查一些资料之后,发现中国有这么多类似的地方。九化就像是一个有意思的缩影。



《烟花》导演 于航


观众8:

我想问一下《烟花》的导演,我对这个故事蛮感兴趣。您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思路吗?以及,短片最后的那个镜头,烟花倒下了,在冰面上绽放。这个倒下的烟花有没有什么隐喻?


于航:

当时需要完成毕业作品。我先确定了男主角,是我的同学。因为我和他特别相似,都是东北人,然后我开始写故事。我的这个同学,在我们老家从事过好多工作,有一天突然决定要来北京做电影。我有一次聊天的时候问他,如果你没有喜欢电影,没有来北京,你在老家会是个什么状况。所以其实这部短片,就像是我结合他的一个经历,帮他脑补了另外一段人生。您刚刚问短片结尾有没有什么隐喻,其实没有。当时那么拍,就是觉得挺有意思。


主持人:

由于时间原因,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,谢谢各位导演的精彩分享,谢谢大家。


bottom of page